世界表面積中,海洋占71%、陸地29%,概括地說“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從太空觀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從海陸分布來看,可以分為大陸、半島和島嶼。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中突出的部分;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其中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
★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亞洲的西南部)
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北美洲東北部、屬於丹麥管治)
全世界共有七個大洲,它們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 由大到小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四大洋的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跨經度最大的大洲:南極洲。跨經度最大的大洋:北冰洋。
★★巴拿馬運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蘇伊士運河是亞非州的分界線。(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白令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德雷克海峽是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
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裹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及土耳其海峽是亞歐分界線。
(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地形的變化
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上升是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有人為活動。如:荷蘭圍海造田。
在1912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約為兩億年前。
板塊構造學說是大陸漂移假說的延伸,此學說有以下幾個主要觀點:
- 由堅硬岩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一整塊,而是分成六大板塊;
- 六大板塊是不斷運動著的;
- 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板塊學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接處,地殼比較活躍。
世界火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板塊與板塊的交接處。
板塊張裂時產生裂谷和海洋,板塊與板塊碰撞擠壓時產生山脈和高原。
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紅海: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相互張裂。
地中海: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相互碰撞擠壓
阿爾卑斯山脈: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相互碰撞擠壓
喜馬拉雅山: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
日本多火山地震:因為它處於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
咁多ga=.=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