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第三段第一次測驗內容(暫定)

讀圖分析圖內容包括:
1.判定經緯網和半球的劃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2.地球公轉示意圖(地圖冊P.6第一張圖)
3.地球自轉示意圖(可以在第二次筆記內復習)

筆記內容
一共三次筆記內容
地圖冊P24-P25內的著名山峰河流海溝海盆和湖泊)
名詞解釋:6題(海拔高度、相對高度、等高線、等深線、高原山地)

第三段第三次筆記

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指向標是地圖上的方向,分為文字比例尺、數位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三種。
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地圖,指向標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地圖,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方向。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圖例和注記幫助我們區別不同的地理事物。
大比例尺表示的範圍小,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範圍大,粗略。

在地圖上辨認地面的高低(★為名詞解釋)
海拔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此等高線的海拔數值都係一樣。
等深線: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如何用等高線來辨認地形?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密集;坡的地方,等高稀疏;爬山時從的地方爬
山脊的等高線向低處突出,山谷的等高線向高處突出。河流形成於山谷處
五種地形:平原0200米)、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9、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蕩,邊緣陡峻;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地球公轉-詳盡版(不用抄筆記)


地球的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
週期:一年
產生的現象:四季的季節變
晝夜的長短太陽光線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321
光直射赤道春分日;前後的3 4 5北半球的春季,全球各地夜平分
622光直射北回歸線夏至日,前後的6 7 8北半球的夏季, 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越往北去白,北圈有極晝現。南圈有
      923 
光直射赤道秋分日;前後的9 10 11北半球的秋季,全球各地夜平分
  1222日, 光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短夜,越往北去白越短,圈有,南圈有極晝現象,1212冬季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第三段第二次筆記內容

東西半球的劃分   20°W160°E經線圈劃分東西半
20°W以東到160°E為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為西半球。
(切記:0°--20°W雖為西經,但是東半球;160°E——180°雖為東經,但是西半球。)
南美洲厄瓜多爾首都基多有一座赤道紀念碑 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經度的起點線,即本初子午線。



請參照補充內容(P.3)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運動方向
運動週期
地理現象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四季的變化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陽直射點位置
赤道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夜長短
晝夜平分
晝長夜短
晝夜平分
晝短夜長

★★五帶的劃分:依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熱帶;北溫帶;南溫帶;為北寒帶;為南寒帶。)
熱帶(23.5°N23.5°S)有陽光直射現象,氣候終年炎熱;
寒帶(緯度66.5°~90°)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分(北寒帶和南寒帶)
溫帶(緯度23.5°~66.5°)既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的四季變化明顯。分(北溫帶和南溫帶)

地球的運動

球運動
繞什公轉
運動方向
運動週期
地理現象
面對赤道
面對北極
面對南極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逆時針
順時針
一天
1晝夜更替
2時差
3日月星辰東升西落